7月2日,記者從2022年科技部與寧夏部區工作會商會議上了解到,為深入實施科教興寧、人才強區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提供有力科技支撐,科技部和自治區政府建立新一輪部區工作會商制度,確定會商議題。未來5年,部區雙方將圍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、引領優勢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、促進民生改善和鄉村振興、打造對外開放創新高地四個方面內容全面加強合作,助力寧夏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。
推進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方面,聚焦生態保護修復示范區和節水示范區建設,部區雙方共同實施生態環保領域關鍵技術攻關。積極鼓勵寧夏優勢科研力量參與國家實驗室、全國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,圍繞“四水四定”及黃河寧夏段生態系統脆弱、資源環境約束等技術瓶頸,在生態保護、環境治理、資源利用等方面組織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和應用示范項目。共同推進省部共建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恢復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,圍繞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戰略需求,開展生態脆弱區草原植被恢復、水土耦合機制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,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提供有力科技支撐。
引領優勢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,部區雙方出臺政策文件,全面優化創新生態,打造區域有影響力的創新中心。實施高新區、科技園區創新發展能力提升行動,推動區內外高新區結對共建,推動銀川、石嘴山國家高新區發展。提升自治區高新區和農高區綜合創新能力,積極培育建設國家高新區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。圍繞優勢特色產業,培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。加大“雙創”載體培育建設力度,推動創建一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、眾創空間。聚焦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,支持寧夏深度參與國家科技重大項目,圍繞重點優勢特色產業關鍵技術瓶頸及雙碳目標的實現,部區雙方聯動實施一批重大技術攻關項目,研發集成一批應用價值高的科技成果。利用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,圍繞寧夏重點產業和領域,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,提升寧夏原始技術創新支撐產業發展能力。優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環境,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、科技成果分類評價試點和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試點工作。建設專業化國家技術轉移中心、技術轉移研究院等,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,推動產業向高端化、綠色化、智能化、融合化方向發展。
促進民生改善和鄉村振興方面,組織實施縣域科技創新躍升行動,共同推進創建一批國家和自治區創新型縣(市、區)。引進轉化一批國內先進適用新技術成果,創建一批可復制、可推廣的鄉村振興科技示范樣板,支撐紅寺堡建設全國易地搬遷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區。加強新型農業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建設,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和科技特派團制度,加大“三區人才”支持力度,助力移民增收致富。實施科技惠民行動,面向生命健康和重大生物安全需求,推動寧夏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建設,提高現有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水平,建設一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,提升寧夏醫療健康創新服務水平。
打造對外開放創新高地方面,深化東西部科技合作,推進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建設,出臺《寧夏回族自治區建設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行動方案》,探索市場機制下互利共贏的東部科技資源與西部產業資源深度融合。推動國家大院大所、高校、發達地區創新主體在寧建立分院分所、新型研發機構、創新聯合體和技術轉移中心。鼓勵引導寧夏企業在東中部地區設立研發中心、科技成果育成平臺、離岸孵化器等。拓展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渠道,支持區內高校、科研機構、企業與國外相關機構,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。實施人才強區戰略,完善人才引培留用政策,吸引東部高層次人才向寧夏有序流動,推動國家各類人才計劃向寧夏傾斜,并支持寧夏人才政策先行先試,助力寧夏吸引、激勵、留住和用好人才。(記者 馬越 和牧川)